质押和抵押的法律定义是什么
文章来源 : 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
发布时间 : 2025-11-07
质押和抵押是两种不同的担保物权形式,其核心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权。
质押和抵押的法律定义是什么
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规定,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,将该财产作为债权担保的法律行为。典型如房产抵押,房屋仍由抵押人居住使用,仅办理抵押登记。质押则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债权人占有,常见如存单质押、车辆质押,质物需实际交付质权人保管。
抵押物以不动产为主,包括土地使用权、厂房等,需经登记才产生法律效力。质押标的物限于动产和权利凭证,如存款单、仓单、股权等,自交付时设立物权效力。在实现担保权时,抵押权人需通过司法程序处置抵押物,而质权人可直接对质押物进行折价或变卖。
两种担保方式各具特点:抵押兼顾担保效能与财产使用效益,质押则通过占有控制强化担保力。选择时需综合考虑财产类型、融资周期及风险控制需求,确保担保安排既符合法律规定,又能有效保障债权实现。

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533号